现在好多人装修跟“填坑”似的——不管多大房子,都要把每寸空间塞得满满当当,生怕“浪费”,结果大户型装出小户型的挤,反而把“大”的优势丢了。但这套155㎡的苏州案例,真是给大户型装修上了一课:留白不是浪费,是让空间“会呼吸”,比堆一堆无用家具高级100倍!
先说最戳人的“反套路”:玄关收纳直接放室外!不用一开门就面对鞋架、伞桶,进门第一眼看的是墨绿色墙面加极简装饰画,视觉上先“爽”一把——再也不用被“生活的琐碎”撞个满怀。
然后是客厅和阳台的“合体”——移门一拆,客厅直接连到阳台,空间瞬间“膨胀”两倍!
沙发没靠墙,反而居中做半围合,走路不用绕着家具,孩子(或者猫)跑起来都带风。
原吊顶没拆,省了改造成本;地面铺SPC地板盖原地砖,不影响地暖还薄,踩上去脚感软乎乎的,比重新砸地砖香多了。
电视墙更绝:没做岩板、没贴壁纸,直接留白!
加个小尺寸悬浮柜,放个摆件、装个遥控器刚好,连投影幕布都省了——白色墙面直接当幕布,周末窝沙发看电影,比盯着大电视舒服10倍。
阳台门洞的墙垛做了弧形过渡,没有生硬的直角,像给空间“磨了个边”,连踢脚线都暗装,墙面平得像块豆腐,看着就干净。
书房改从阳台进,简直是“藏拙变宝”——原来的门洞堵上,做了整面无拉手储物柜,放零食、绘本、清洁工具都能藏起来;阳台顶面做弧形吊顶,把讨厌的大梁遮得严严实实,刷上墨绿色涂料,像把森林的“绿”搬进来,洗烘机藏在家政柜里,镜门一拉还能照瑜伽动作,练平板支撑的时候能看自己姿势标不标准,细节太戳人!
书房开门就是猫主子的游乐园——手办墙摆着屋主收集的宝贝,大书桌能放电脑、做手工,中古矮柜上摆着香薰,连收纳柜都做了黑色百叶门,藏起不喜欢的杂物。
门一打开,阳台的绿顺着墙面延伸进来,整个空间像“长”在一起,没有割裂感,猫跑过来的时候,连风都是软的。
主卧更懂“舒服”——原地板没换,换了黑色木门,拼色墙面从床头延伸到飘窗,像给空间裹了层温毛巾。
藤编床软乎乎的,床品是浅色系,灯光开3000K,躺上去连梦都是暖的。
最聪明的是拆了原衣帽间,做了5米长的折叠门衣柜,内部用金属支架,比衣帽间能装还不挤——再也不用在衣帽间里侧着身找衣服,打开门就能拿到,爽到跺脚!
你们装修的时候有没有踩过“为收纳牺牲空间”的坑?比如硬塞一个衣帽间,结果走路要侧着身;或者客厅堆满沙发茶几,连转个身都费劲?有没有觉得“极简”不是“空”,是把没用的东西删掉,把喜欢的留下?
比如电视墙不用做复杂造型,留白加个小柜子更耐看;阳台不用堆洗衣柜,藏起来反而更高级?
这套案例最打动人的,不是“花了多少钱”,是“住得舒服”——玄关的绿墙、阳台的弧形顶、书房的手办、主卧的藤编床,每一处都藏着屋主的喜好,不是冷冰冰的“装修模板”,是“装了生活”的家。大户型就该这样啊:不是比谁的家具贵,是比谁的空间会“呼吸”,比谁住得更安心。
你家装修的时候,有没有“化繁为简”的小技巧?或者踩过“堆家具”的坑?评论区聊聊呗——毕竟,好的装修从来不是“装给别人看”,是“装给自己住”啊!
线上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