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公布的财报里,台积电三季度营收飙到 9899.2 亿新台币,净利润同比涨了 39.1%。可会场下,所有人都在盯着魏哲家问:“中美科技战卡脖子,你这增长能撑多久?”
你品品这反差。一边是 45.7% 的净利润率,一边是 “特定市场受限” 的坦诚。这事儿根本不是 “好” 或 “坏” 能概括的 —— 关键要看台积电到底靠什么穿越周期。
利益相关方:三方角力下的平衡术
不同立场的人,看台积电的眼神完全不一样。
政府端打得火热。美国那边盼着台积电建厂,毕竟亚利桑那州厂区能创造 4 万个建设岗位,还能带动 2000 亿美元间接效益;咱们这边呢,华润微董事长何小龙说得实在,关税短期会加成本,但长期能逼本土产业升级。两边都想把台积电拉到自己阵营。
企业端打得更精。台积电攥着 74% 的先进制程营收占比,3nm 和 5nm 合计贡献 60% 收入,英伟达这类客户根本离不开它。但客户也留后手,云天励飞说现在国产 AI 芯片已经和海外各占一半了,真断供了也能顶上。
最实在的是民众。魏哲家提到的 “价格敏感终端市场”,说白了就是咱们买的手机、家电。2025 年二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都微降了,要是关税真加了,最后埋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
数据背后:30% 增长不是运气
别光看营收涨了 30.3%,得拆透这钱从哪儿来。
首先是行业大盘给的底气。Omdia 说 2025 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能涨 16.3%,但台积电 40.8% 的美元营收增速直接翻倍超车。这差距不是靠行情,是靠硬实力 —— 先进制程占比从去年的 52% 冲到今年的 60%,每一代新工艺都能涨价。
细思极恐的是 AI 的拉动作用。HPC(高性能计算)业务占了总营收的 57%,说白了就是给 AI 芯片代工。现在全球 AI 算力需求疯涨,就算少了部分市场,还有大把云厂商抢产能。魏哲家敢说 “40% 年复合增长”,根本是算准了这笔账。
资本支出更能说明问题。前三季度花了 293.9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还多,全砸在 2nm 和先进封装上。这不是盲目扩张,是赌定了后摩尔时代,谁掌握制程谁就有话语权。
历史对比:三年时间变了什么?
拿 2022 年跟现在比,台积电简直换了个活法。
2022 年还在依赖 7nm 制程,现在 2nm 都试量产了,良率还不错。当时先进封装产能没那么紧张,现在 CoWoS 产能抢破头,连合作厂商都提前在美国建厂铺路。技术迭代速度,比政策变脸还快。
全球布局更是天差地别。三年前还偏安台湾,现在美日德都有基地,亚利桑那州要建第二座基地,德国厂专攻车用制程。这布局刚好踩中 “客户需求 + 地理弹性” 的点,就算某块市场受限,其他地方能补上来。
最关键的是心态。2022 年还在担心关税影响,现在魏哲家直接说 “客户行为没变化”。不是不慌,是手里的牌多了 ——2nm、A16 制程全在路上,就算关税真落地,高端 AI 芯片市场也没人能替代它。
其实说白了,台积电的生存法则就一条:不管政策怎么变,先把 “能赚钱的核心能力” 抓牢。
判断标准很简单:看客户会不会用脚投票。就算有市场限制,GPU 和 ASIC 客户的订单还在涨,这就是硬需求;看技术能不能领先,2nm 比对手早量产半年,这就是护城河;看成本能不能扛住,59.5% 的毛利率,就算加关税也有缓冲空间。
但话说回来,这招不是万能的。对价格敏感的消费电子,关税真能戳疼它;要是哪天技术迭代跟不上,再多布局也没用。可至少现在,台积电踩对了节奏 ——AI 需求没退烧,制程优势没丢,全球布局没乱。
你有没有过 “被外部压力盯着,却靠实力翻盘” 的经历?要是有人质疑你的成果 “只是运气好”,你会怎么怼回去?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线上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