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9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昨天(28日)正式对外公布,对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明确,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什么样?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意见》明确提出,在推动相关工作时,要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基于这些,《意见》提出多项目标要求:到2030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人居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转型深入推进,安全基础有力夯实,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治理水平大幅提高;到2035年,现代化人民城市基本建成。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鲍家伟指出,《意见》是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央出台的一个新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们的城市化从过去追求规模扩张和速度扩张,转向追求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
鲍家伟表示:“我国的城镇化正在从快速的增长期转向稳定的发展期,城市发展也正从大规模的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意见》明确提出来的工作中要做到的5个转变和5个更加的工作要求,是对我们目前城市工作的一个总体要求,这个目标符合人民群众对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期待,也符合现在的时代要求。”
为实现这些目标,《意见》涵盖了多项配套举措。在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方面,《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在培育壮大城市发展新动能方面,《意见》提出因城施策增强城市发展动力、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建设运营投融资体系等具体举措。此外,在营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推动城市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等方面,《意见》都作出具体部署。如何理解这些政策措施?
鲍家伟说:“提出要稳妥有序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是要进行规模方面的集聚。增强超大特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在创新驱动方面,要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它是一个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提高中小城市和县城承载能力的发展,其实就是在不同层级的空间载体形成一个特色发展的格局。”
在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方面,《意见》明确,要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传承,塑造城市特色风貌,丰富城市精神文化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指出,《意见》强调质量优先,也就是说不单纯追求城市的规模体量和人口的扩大,而是更注重发展的“含金量”。
杨宏山表示:“我们过去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面临‘千城一面’的现象,在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肯定是反对‘千城一面’,要更好地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风貌特色和显著性的地域特征,让城市本身具有显著的识别度,让人记得住、愿意来,有根有魂。”
城市更新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意见》提出,科学制定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城市环境,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说:“对于城市的发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关注到整个城市发展进入到存量市场,进入到城市更新阶段,必然就涉及一些存量的资产,所以说这次对于一些存量的房屋土地,包括各个领域进行排摸,也要求这些存量资产发挥更大的功能,应该说是具有很大启示的。”
线上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