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utoLab 51车夏季续航测试中,大众ID.3 2025款聪明款450km极智版以260.5km的极限里程夺得亲民代步小车组榜首,续航达成率58.5%。这一成绩看似与官方CLTC 450km续航存在差距,实则揭示了电动车高速工况的普遍短板,更凸显了ID.3作为经济型电动车的精准定位与隐性优势。
一、高速续航达成率:严苛测试下的“合理折扣”
本次测试设定极硬核:车辆在专业高环测试场以120km/h匀速行驶(LCC模式),空调统一设定,从90%电量跑至无法维持设定速度为止。在此条件下,ID.3的58.5%达成率符合高速续航普遍规律:
车速是续航“头号杀手”:日常实测表明,ID.3时速100km/h时续航约340km(75折),115-125km/h时骤降至300km(67折),130km/h时仅280km(62折)。本次120km/h匀速与ID.3“能耗甜蜜点”存在偏差,但真实反映了长途出行的极限场景。 高温与空调的叠加影响:夏季35℃高温下,ID.3市区开空调续航约330km(75折),而高速场景因风阻激增、电池温控负荷加大,进一步放大能耗,达成率下滑属合理范畴。
展开剩余66%二、260km背后的“隐性实力”:安全冗余与电池耐用性
尽管极限里程数据平淡,但测试中ID.3展现了两大关键优势:
安全退场能力:测试规则要求“速度无法维持120km/h即退出”,而 ID.3在退出后仍能安全行驶至停车区,未出现抛锚或断电风险。这得益于其精准的剩余续航计算和电池保护机制,避免用户遭遇“趴窝”窘境。 远超同级的电池寿命:德国ADAC四年17.2万公里长测显示, ID.3电池容量仅衰减9%(健康度91%),且支持快充(40%充电会话使用快充),甚至频繁满电静止也未显著损伤电池。这意味着ID.3的“260km”是可持续的长期表现,而非新车的昙花一现。
三、城市定位与效率优势:被低估的通勤利器
ID.3的设计哲学始终围绕城市场景优化,其58.5%高速达成率虽不亮眼,但城市通勤效能被严重低估:
常温市区续航反向虚标:春秋季城市路况实测续航达420km以上(超官方93%),夏季市区空调模式仍可跑330km59,CLTC标准下甚至可达成91.8%超高折扣(北京实测395km)。 补能效率越级:快充30分钟可补充290km续航(CLTC值),软件升级后峰值充电功率达170kW,10%-80%充电耗时比早期缩短2分钟48,大幅缓解里程焦虑。
结语:务实之选,耐久性定义真实性价比
ID.3的夏测成绩撕下了续航标签的“虚标”面具,却验证了其电池耐用性、安全冗余和城市能效三大核心价值。对预算10万级的用户而言,它或许不是长途奔袭的利器,却是城市通勤的“经济型最优解”——毕竟,当竞品电池五年后缩水30%时,ID.3车主仍能笑看90%健康度的“真续航”。在电动车竞争的下半场,耐久性才是性价比的终极答案。
发布于:北京市线上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