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主要作家多在南方。南朝宋、齐、梁、陈四代的文学,特别是诗歌,远比北方繁荣。南朝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反映的社会现实比较狭窄,然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则有重要的进展,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 南朝诗歌的发展约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是第一阶段;齐及梁初为第二阶段;梁中叶到陈末为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即刘宋时期诗歌刚从东晋以来的 玄言诗中解脱,“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个变化开始于东晋晚期的庾阐、 殷仲文和 谢混等人,而完成于 谢灵运。当时的代表作家是历来所称的“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 颜延之和 鲍照。这三个作家的诗风很不一样,但对整个南朝以至后代诗歌都留下了不小的影响。谢灵运是 山水诗的大师,他出身世家大族,但在仕途上不很得志,便寄情山水,经常到一些风景秀美的地区游览,也善于观察自然界的景色,形诸笔端。他的诗歌从古代诗赋中吸取营养,善于锻炼华丽的辞藻,富有色泽和光彩, 模山范水,创造出许多写景名句,以精工见长。其缺点是玄言诗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摆脱,有时又因为过于注重结撰名句,而忽略了通篇的完整。颜延之的成就远不能与谢灵运、鲍照相比。他擅长的是庙堂应制之作,最喜使用典故,且讲究对仗。虽然凝重典雅,终不免“雕绘满眼”之弊,但他这种诗风在当时颇受上层统治者的欣赏,后来许多文人诗“竞须新事”,多少和他有一定的关系。鲍照的年辈比颜、谢要晚些,出身也较寒微。他“贵尚巧似”,一部分写景诗接近于谢灵运,但有时流于 险仄,不如谢诗自然。他主要的成就在乐府诗和 拟古诗方面,这些诗大抵都以古朴和活泼见长,能正视社会现实,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所反映。特别是 七言诗和杂言诗的创作,到了鲍照笔下才更臻于成熟。他的诗风受汉魏 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深,其贡献大大超过了颜、谢。除了这三个诗人以外,象 谢惠连、 谢庄、 汤惠休、 鲍令晖等都写过一些优秀的作品。另外,成名于宋末而活到梁代的江淹的大多数诗篇,也是在刘宋时期创作的,其诗受 《楚辞》、阮籍和鲍照的影响较深,诗风也与刘宋作家相近。 第二阶段即 南齐和梁代的诗歌,以谢、 沈约等号为“ 永明体”的作家为代表。“永明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诗歌的 声律。当时的 音韵学家周提出了“ 平上去入”四声之分,沈约把它运用到诗文的格律方面,倡为“ 四声八病”之论。这种声律说的提出,为唐代律诗的格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永明体”的代表人物,历来认为是谢、沈约和 王融三人。沈约的诗数量最多,而且在理论上代表着“永明体”的主张,但创作实际成就不如谢。谢的诗风上承 曹植,善于以警句发端,在写景抒情方面,兼取谢灵运、鲍照两家之长,而避免了 艰涩之弊。 钟嵘《 诗品》说他的诗“末篇多踬”,其实不尽然。宋代 严羽说他“已有全篇似唐人者”,则近乎事实。唐代诗人如李白,平生就最推崇谢。他是齐、梁、 陈三代最优秀的诗人,齐、梁以后诗人中较有成就的,差不多都接受了他的影响。王融的诗风也近于沈、谢,但名篇较少。除了以上 3人外, 范云、 丘迟等人也有不少好诗,诗风亦近于沈、谢。到梁代才成名的 何逊、 吴均、 柳恽和 刘孝绰等人也都各自成家。何逊的诗风与谢最近吴均较有古气,受鲍照影响较大。 梁武帝萧衍和“永明体”作者同时,他也写过一些清丽可读的诗,但他不赞成“四声八病”之说。 第三阶段即梁中叶到陈代,诗风和“永明体”又有所不同。这个时期出现了以 萧纲( 梁简文帝)、 萧绎( 梁元帝)为代表的“ 宫体诗”。以徐、 徐陵和 庾肩吾、 庾信(早期)为代表的“ 徐庾体”,基本格调也与之类似。“宫体诗”的内容多写宫廷生活,特别是贵族们的娱乐情状,其中有一些不健康的内容;从 艺术风格上讲,也比较柔靡,而且往往 搬弄典故,追求形式,因此历来论者多持否定态度。不过,有些宫体诗,是学习当时南方流行的“吴声歌”、“ 西曲歌”而作,具有较为浓郁的民歌情调。另外,它们继承了永明体诗注意声律的传统,在形式上更接近于律体。那些写作宫体诗的作家,像萧纲、萧绎、庾肩吾、徐陵、 张正见、 江总等,同时也都写过一些艺术性较高而思想内容也比较健康的作品。此外像梁代的王籍、陈代的 阴铿等诗人,则以写景见长。王籍的诗主要学谢灵运;阴铿和何逊历来被人合称“阴何”,就总体而言,阴铿的成就不及何逊。 梁后期和陈,由于 北方文学兴起,再加上庾信、 王褒、 颜之推等人的迁入北方,使 北朝诗歌繁荣起来。而南朝的诗歌,则渐渐趋向衰落。所以到了 隋代,较有成就的诗人大抵是北方人。
图片
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五1[南北朝] 庾信
太上之有立德。其次之谓立言。树善滋于务本。除恶穷于塞源。冲深其智则厚。昭明其道乃尊。仁义之财不匮。忠信之礼无繁。动天无有不届。唯时无幽不彻。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自非刚克掩义。无所离于剿绝。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五2[南北朝] 庾信
淳风布政常无欲,至道防人能变俗。求仁义急于水火,用礼让多于菽粟。
屈轶无佞人可指,獬豸无繁刑可触。王道荡荡用无为,天下四人谁不足。
同卢记室从军诗3[南北朝] 庾信
河图论阵气。金匮辨星文。地中鸣鼓角。天上下将军。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羣。飞梯聊度绛。合弩暂凌汾。寇阵先中断。妖营即两分。连烽对岭度。嘶马隔河闻。箭飞如疾雨。城崩似坏云。英王于此战。何用武安君。
春日离合诗二首 其一4[南北朝] 庾信
秦青初变曲,未有逐琴心。明年花树下,月月来相寻。
咏画屏风诗 十九5[南北朝] 庾信
将军息边务。校尉罢从戎。池台临戚里。弦管入新丰。浮云随走马。明月逐弯弓。比来多射猎。唯有上林中。
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6[南北朝] 庾信
欣兹河朔饮。对此洛阳才。残秋欲屏扇。余菊尚浮杯。漳流鸣二水。日色下三台。无因侍清夜。同此月徘徊。
图片
新月诗7[南北朝] 庾信
郑环唯半出。秦钩本独悬。若交临酒影。堪言照弩弦。
梦入堂内诗8[南北朝] 庾信
雕梁旧刻杏。香壁本泥椒。幔绳金麦穗。帘钩银蒜条。画眉千度拭。梳头百遍撩。小衫裁裹臂。缠弦搯抱腰。日光钗焰动。窗影镜花摇。歌曲风吹韵。笙簧
伤往诗 一9[南北朝] 庾信
见月长垂泪。看花定敛眉。从今一别后。知作几年悲。
和宇文京兆游田诗10[南北朝] 庾信
小苑禁门开。长杨猎客来。悬知画眉罢。走马向章台。涧寒泉反缩。山晴云倒回。熊饥自舐掌。鴈惊独衔枚。美酒余杭醉。芙蓉即奉杯。
奉和平邺应诏诗11[南北朝] 庾信
天策引神兵。风飞扫邺城。阵云千里散。黄河一代清。
周祀圜丘歌 云门舞12[南北朝] 庾信
献以诚。郁以清。山罍举。沉齐倾。惟尚飨。洽皇情。降景福。通神明。
图片
咏画屏风诗 二二13[南北朝] 庾信
洞灵开静室。云气满山斋。古松裁数树。盘根无半埋。爱静鱼争乐。依人鸟入怀。仲春征隐士。蒲轮上计偕。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14[南北朝] 庾信
王倪逢啮缺。桀溺偶长沮。藜床负日卧。麦陇带经锄。自然曲木几。无名科斗书。聚花聊饲雀。穿池试养鱼。小村治涩路。低田补坏渠。秋水牵沙落。寒藤抱树疎。空枉平原骑。来过仲蔚庐。
和庾四诗15[南北朝] 庾信
离关一长望。别恨几重愁。无妨对春日。怀抱只言秋。
示封中录诗 一16[南北朝] 庾信
贵馆居金谷。关扃隔藁街。冀君见果顾。郊间光景佳。
周五声调曲 宫调曲 一17[南北朝] 庾信
气离清浊割。元开天地分。三才初辨正。六位始成文。继天爰立长。安民乃树君。其明广如日。其泽厚如云。惟昔我文祖。拨乱拒讴歌。三分未抚运。八百不陵河。礼敷天下信。乐正神人和。风尘行息警。江海欲无波。
北园射堂新成诗18[南北朝] 庾信
轩台聊可习。仙的不难登。转箭初调筈。横弓先望堋。惊心一鴈落。连臂两猿腾。直知王济巧。谁觉魏舒能。空心不死树。无叶未枯藤。择贤方至此。传巵欣得朋。
别周尚书弘正诗19[南北朝] 庾信
扶风石桥北。函谷故关前。此中一分手。相逢知几年。黄鹄一反顾。徘徊应怆然。自知悲不已。徒劳减瑟弦。
示封中录诗二首 其一20[南北朝] 庾信
贵馆居金谷,关扃隔藁街。冀君见果顾,郊间光景佳。
出自蓟北门行21[南北朝] 庾信
蓟门还北望。役役尽伤情。关山连汉月。陇水向秦城。笳寒芦叶脆。弓冻纻弦鸣。梅林能止渴。复姓可防兵。将军朝挑战。都护夜巡营。燕山犹有石。须勒几人名。
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二22[南北朝] 庾信
东明九芝盖,北烛五云车。飘遥入倒景,出没上烟霞。
春泉下玉溜,青鸟向金华。汉帝看桃核,齐侯问枣花。
上元应送酒,来向蔡经家。
咏树诗23[南北朝] 庾信
交柯乍百顷。擢本或千寻。枫子留为式。桐孙待作琴。残核移桃种。空花植枣林。幽居对蒙密。蹊径转深沉。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 其十四24[南北朝] 庾信
吉士长为吉,善人终日善。大道忽云乖,生民随事蹇。
有情何可豁,忘怀固难遣。麟穷季氏罝,虎振周王圈。
平生几种意,一旦冲风卷。
归田诗25[南北朝] 庾信
务农勤九榖。归来嘉一廛。穿渠移水碓。烧棘起山田。树阴逢歇马。鱼潭见酒船。苦李无人摘。秋瓜不直钱。社鸡新欲伏。原蚕始更眠。今日张平子。飜为人所怜。
周宗庙歌 皇夏26[南北朝] 庾信
龙图基代德。天步属艰难。讴歌还受瑞。揖让乃登坛。升舆芒刺重。入位据关寒。卷舒云泛滥。游扬日浸微。出郑终无反。居桐竟不归。祀夏今惟旧。尊灵谥更追。
乌夜啼27[南北朝] 庾信
促柱繁弦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御史府中何处宿。洛阳城头那得栖。弹琴蜀郡卓家女。织锦秦川窦氏妻。讵不自惊长泪落。到头啼乌恒夜啼。
赋得集池雁诗28[南北朝] 庾信
逢风时迥度,逐侣乍争飞。犹忆方塘水,今秋已复归。
和颍川公秋夜诗29[南北朝] 庾信
泬寥空色远。叶黄凄序变。洞浦落遵鸿。长飚送巢燕。千秋流夕景。百籁含宵啭。峻雉聆金柝。曾台切银箭。
图片
暮秋野兴赋得倾壸酒诗30[南北朝] 庾信
刘伶正捉酒。中散欲弹琴。但使逢秋菊。何须就竹林。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诗 五31[南北朝] 庾信
托情忻六学。游目爱三余。覆局能悬记。看碑解暗疏。诓尝游魏冉。那时说范睢。池水朝含墨。流萤夜聚书。
和炅法师游昆明池诗 一32[南北朝] 庾信
游客重相欢。连镳出上兰。值泉倾盖饮。逢花驻马看。平湖泛玉舳。高堰歇金鞍。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二十三33[南北朝] 庾信
定律零陵玉管,调钟始平铜尺。龙门之下孤桐,泗水之滨鸣石。
河灵于是让圭,山精所以奉璧。涤九川而赋税,乘三危而纳锡。
北里之禾六穗,江淮之茅三脊。可以玉检封禅,可以金绳探册。
终永保于鸿名,足扬光于载籍。
入道士馆诗34[南北朝] 庾信
金华开八景。玉洞上三危。云袍白鹤度。风管凤凰吹。野衣缝蕙叶。山巾篸笋皮。何必淮南馆。淹留攀桂枝。
岁晚出横门诗35[南北朝] 庾信
年华改岁阴。游客喜登临。据鞍垂玉帖。横腰带锦心。冰弱浮桥没。沙虚马迹深。倚弓依石岸。回床向柳阴。智琼来劝酒。文君过听琴。明朝云雨散。何处更相寻。
幽居值春诗36[南北朝] 庾信
山人久陆沉。幽径忽春临。决渠移水碓。开园扫竹林。欹桥久半断。崩岸始邪侵。短歌吹细笛。低声泛古琴。钱刀不相及。耕种且须深。长门一纸赋。何处觅黄金。
周宗庙歌 昭夏37[南北朝] 庾信
永维祖武。潜庆灵长。龙图革命。凤历归昌。功移上墋。德耀中阳。清庙肃肃。猛虡煌煌。曲高大夏。声和盛唐。牲牷荡涤。萧合馨香。和銮戾止。振鹭来翔。永敷万国。是则四方。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线上配资电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